所评图书:金猪配资
书名:《贸易、货币市场和国际货币》
主编:(西)斯特凡诺·巴提洛西、(意)尤瑟夫·尤西斯、(日)矢后和彦
译者:孙梁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金猪配资
出版日期:2025年5月
近代以来,关于货币起源及其价值来源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歇。主流经济学家的一种看法是,货币是理性经济人在市场经济萌芽期讨价还价时的一个发现,货币的发明旨在降低商品和服务交换中易货贸易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这种情况下,一些商品逐渐在商品贸易中脱颖而出,充当货币的角色,最终贵金属凭借耐用、可分割、便携、可销售等优势成为标准货币,其价值本质由金属含量决定。
西班牙经济学家、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经济史副教授斯特凡诺·巴提洛西,意大利经济学家、欧洲大学学院(佛罗伦萨)经济史荣誉教授、欧洲商业史学会前主席尤瑟夫·凯斯,以及日本经济学家、早稻田大学商学院经济史教授矢后和彦主编,由全球范围内多位经济学者合著的《贸易、货币市场和国际货币》一书开篇就谈到,货币起源的上述主流说法,在逻辑上和历史上都是存在矛盾的——经济学者所说的易货贸易,并无考古学依托,而之所以说逻辑上也无法成立,是因为验证金属质量和数量的巨大成本,是私人交易、纯粹市场运转所无法支撑的。
也就是说金猪配资,国家的权力尤其是垄断暴力的权力,在货币的演化和使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甚至而言,国家权力介入后,货币出现,其标定价值甚至可以相当程度上偏离于贵重金属的实际质量和数量。
但不同古代文明的国家权力不约而同选择贵重金属作为货币,但在国际贸易市场初步形成后,也遭遇了挑战。
《贸易、货币市场和国际货币》书中谈到,在中世纪,欧洲各地区气候和资源禀赋的多样性,欧洲大陆海岸线漫长、通航河流众多的地理格局,以及统治者基于农耕征税收入较低而迫切需要通过商业税收来补充用度的需要,促成了以密集的商业中心网络为基础的大规模远距离贸易的发展。但当时并不存在有效的国际支付系统和资金转移系统,贵重金属货币的沿用又遇到了货币诞生之初的问题所在,货币纯度和重量的衡定必然引发诸多摩擦。而且不同国家和城邦当时也都需要征收铸币税,货币无法实现一致,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市场摩擦。
更重要的一点,既然是远距离海陆贸易,那么携带贵重金属货币不仅负担沉重,而且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
所以,“成本和摩擦激励了货币创新”,促成了具有特殊特征的特权类型的私人债务,也就是借据的出现,可以被用于交易结算,这当然可以被视为“内部货币”的新形式。书中为此深入分析了中世纪以来,基于内部货币的欧洲国际支付和汇款体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最初,主要商业中心的银行被视为可信赖的第三方,其负债可以用来结算陌生人之间的付款。之后,为了解决储蓄银行不稳定的问题,因而开发了本票、债务承认书、汇票,通过国际贸易公司和商业银行的广泛分支来促成资金安全转移,交易成本更低,促成了贸易和银行业内部的进一步分工合作变得细密。
正如我们可以从中世纪后期和近代初期的欧洲历史读本中所看到的,最初在欧洲各地甚至欧洲以外,甚至是异教徒的国度开设银行网点的人,是意大利人。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因此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而在之后,荷兰人、英国人也纷纷涉足这种银行网络。书中也指出,这些经营最终促成了现代商业银行的诞生,为17世纪荷兰、18世纪英国贸易扩张,以及英国和欧洲大陆迎来工业革命创造了良好条件。
《贸易、货币市场和国际货币》这本书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汇票的国际货币市场如何在近代时期实现良好运作。汇票一方面是汇款工具,也可以成为信贷工具,被用于商人之间的商业交易或金融交易,甚至可以用来规避教会对高利贷的禁令。
随着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殖民新大陆,源源不断地从美洲向旧大陆输送贵重金属,而欧洲殖民者和探险家也发现了诸如中国、日本等地与美洲、欧洲存在白银、黄金价格的巨大差异。这就诱发形成了贵重金属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化套利交易。正是借助于上述银行业分支网络,使得阿姆斯特丹、伦敦和巴黎成为了欧洲乃至全球当时的主要货币集聚中心,连同汉堡、热那亚等地共同致力于展开多边结算金猪配资,为西欧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殖民冒险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富祥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